倍智观点Talebase

科普丨读懂能力素质模型,找到组织高绩效基因

发布日期:2017-06-29作者:刘洋
写在最前

能力素质模型是人才管理的重要工具,以能力模型为基础的成熟体系应用于很多大型公司。如今,越来越多处于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公司,也都希望在进一步规范管理,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。由此,这些公司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能力素质模型,完善人才管理体系。

 

然而,很多公司在决定是否构建能力素质模型,以及实际应用的过程中,难免遇到一些疑问。总结起来,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面:

 

1)概念层面:能力素质模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?一个实用的能力素质模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?

2)应用层面:能力素质模型具体在什么样的管理场景中进行使用?需要以哪些工具为载体?

3)构建方法层面:能力建模需要掌握哪些原则?方法有哪些?有哪些常见的误区?

 

概括一下,也就是三个问题:这是什么?如何应用?如何构建?

 

通过笔者近年来的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经验,对上述几个层面做了梳理,力求通过三篇系列文章,用浅显的描述呈现给读者。其中可能有不准确、不到位的地方,也期待与各位多多交流。

 

1
能力素质模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?

 

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不妨来看看在公司人才管理中的几个场景:

场景1:人员招聘

黄经理是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经理。近年来,公司业务发展迅速,各个部门都有大量的招聘需求。黄经理发现,招聘需求来自于业务内容差异很大的各个部门,但总体上都存在这样几个特点:

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比较明确,但对于能力素质的要求比较模糊,概况起来往往总是具有较强的“执行力”“学习能力”“抗压能力”“沟通能力”“团队协作精神”等,即使很多岗位的工作并不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、技能、理念,或并不需要太多的沟通场景,素质要求依然如此。而很多岗位所要求的针对性的特质,往往又容易被忽略。并且,很多部门对人的素质要求过于全面,甚至接近于“完人”,在现实的用人市场中,很难有人符合这些要求。

场景2:晋升选拔

某公司销售部门在某省市场需要晋升一位省区总经理。需要在众多业绩优异的区域经理中进行选拔。

区域经理负责各所辖区域的生意目标达成,负责业绩追踪、标准化落地、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内容。省区总经理则需要对整个省区的生意进行规划,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竞争策略,并维护关键客户、经销商、政府机构等外部合作关系。两个层级的工作内容有所差异,要求的能力素质也不同。后备人才在知识技能层面已经通过公司培训做了一些积累。但是,由于缺少对能力素质缺少定义和评估方法,只能通过负责此次晋升评价的几位管理者大概给出意见。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,几位负责人对于省区总经理的用人要求,在理解上也存在不小的差异。

场景3:员工发展

员工小张毕业三年,始终在同一家公司。三年来,他在专业技术上积累了一些经验,从助理工程师晋升为工程师。按照其职业发展通道和自己的兴趣,小张想要晋升为产品设计主管,承担一些项目团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。

小张专业技术过硬,和现任的几个主管不相上下,但在一些“软实力”的素质层面还有些差距。小张想要做一些自我提升,但是,公司对各个岗位并没有明确的要求,小张对自己的能力现状也不太清楚。迷茫之下,小张决定先学个外语,就算没机会晋升,至少也给自己跳到外企同类岗位做点准备。但因为目标不明确,不仅缺少方向感,而且进步的动力也渐渐失去。

其实,上述三个场景所面临的是一个共同的问题——对于关键岗位,除了对知识技能层面的要求,对于其行为特质也需要有相应的标准要求。而正是由于公司内部缺少明确而统一的此类能力素质要求,导致了上述场景中的困惑。

能力素质模型就是承担了这样一个明确标准的作用。它通过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绩优者产生杰出表现,或未来公司战略和业务需要哪些关键特质的人才进行落地实践,来为人才的选育用留各个管理环节提供行为化的标准。

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我们将放在本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中讨论。但无论具体的应用场景如何,能力素质模型所要解决的问题,大体上都可以分为评价和发展两类,而作用的对象,也可以分为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。

对企业组织而言,能力素质模型能够找到公司内部实现高绩效的基因,统一企业的人才语言。在人才评价中,能够针对员工行为,结合科学有效的工具,评估人才能力水平;在人才发展中,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发展方向,明确能力目标,有的放矢;在企业文化的宣导中,能够明确行为准则。

对员工个人来说,能力素质模型能够帮助自己明确公司对人才的要求,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和能力现状,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、自我改善、自我发展。

 

2
能力素质模型应该是什么样的?

 

能力素质模型通常根据企业和其对应岗位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,不仅在形式上千差万别,甚至在名称上,都有“能力素质模型”“胜任力模型”“领导力模型”等多种叫法。那么,究竟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模型,才是能够实现上述功能,并成功落地应用的呢?

能力素质模型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发展。这一描述看似虚无缥缈,实则是能力素质的第一原则。道理很简单,你不太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人,那么在对关键岗位人才进行要求的时候,就必须有所侧重,侧重点一定在于其岗位职责,而岗位职责则来自于该岗位对公司战略和业务的承接中,所扮演的角色定位。以教育培训机构的城市校长为例。A机构强调总部统一的产品研发、教师培训,城市校长作为。那么对于城市校长岗位的能力要求就可能偏向于标准监督、风险把控等。而B机构区域市场的独立性,要求根据地域差异及时调整策略,那么对于城市校长岗位的能力要求则可能偏向于市场敏锐、随机应变等。

能力素质模型必须以岗位为基础,突出重点。笔者参与过的企业内部能力建模研讨会中,有一些是通过指标库抽取能力指标和行为点的方式,快速构建某个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。这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,就是与会者觉得指标库中的每一项对该岗位都是很重要的,恨不得统统收入对该岗位的要求当中,最后构建出来的能力素质模型就变成了类似于“财务经理必备十大素质”等等。然而正如我们刚刚所讨论的,能力素质模型最终的应用场景,最多的是评价和发展,而评价和发展都有存在时间、精力等现实的限制,因此必须要重点突出。大而全的能力模型,要求的是一个“好人”,而企业人才管理,要求的是一个“适合的人”。

能力素质模型的描述必须是行为而非态度,而“可观察、可评价”则是衡量能力指标是否行为化的标志。在这里举一个企业经营管理以外的例子。上世纪90年代初期,笔者所在的小学正在推行《小学生守则》和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。对于“爱国”这一指标,二者的描述有很大差异。前者是“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热爱中国共产党”。坦白说,这样的描述固然不能算是错的,但对于学生来说无法理解,对于老师来说无法宣贯,也无法评价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一标准。而后者对于“爱国”的描述则是“尊敬国旗、国徽,会唱国歌。升国旗奏国歌时脱帽、行注目礼,少先队员行队礼”,这样的描述就是行为化的。不仅学生清楚应该怎么做,老师和学校也容易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反馈。回到企业场景,你是否见过类似于“热爱祖国热爱人民”这类非行为化的能力素质描述呢?

好的行为描述应该符合以下条件(总结自《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》):

1)具体而不是模糊的;

2)同一评价条目(行为点)只出现一种行为;

3)可观察而非必须经过推断;

4)可实现的,而不是办不到的。


能力素质模型各维度之间必须相互独立,在意义上没有重叠和交叉。需要强调的是,能力素质模型的各个维度并非一成不变,它需要根据行业趋势的变化、公司发展阶段、企业环境等变化等进行调整。

能力素质模型通常会对行为等级进行划分,划分等级不宜过多,不可用程度副词作为等级划分的标志。等级过多会导致层次之间的区分性不明显,在应用于评价的过程中很难判断其行为具体属于哪个等级。而使用程度副词作为等级划分的标准,缺乏明确的导向性,实际使用上和没有等级一样。比如,用“较少”“能够”“主动”进行等级划分,而具体行为描述一样,这样难以形成对标准的统一理解,失去了应有的实用意义。

包括行为化描述、分级描述等具体的误区,在本系列的第三篇文章还会讲到。

以上就是对能力素质模型从概念层面进行的一些说明。综上所述,能力素质模型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几个要点:

1)要求人:员工对公司的人才要求充分理解并达成一致;

2)评价人:对员工的能力水平通过行为进行评价;

3)发展人:为能力发展提供方向指导。

以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的人才管理体系能够解决以上几个问题。同样,对于已有的能力素质模型,也可以通过以上几点来评估其质量和实用性。

需要强调的是,能力素质模型也好,人才评价的种种方式也好,都是企业运营中的管理工具。当使用工具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,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,可能来自于工具本身的问题,也可能是使用场景的问题,甚至还可能是预期本身的问题。就好比说,一把锋利的菜刀可以帮助你更好更快地切肉切菜,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敲钉子,那么再好的菜刀也拼不过锤子。

 

写在最后

接下来,笔者将单独撰写关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和构建的相关文章,敬请关注。

至于为什么先讲应用,后讲构建,这基于两点考虑:在实践中,我会发现,有些公司已经构建了能力素质模型,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落地应用,在直观感觉上落地应用的需求会更多一些。

更重要的是,构建能力素质模型之前,也需要对应用场景进行理解。当理解了种种应用场景和 应用工具时,一些比较初级的误区自然也会在构建过程中有所考虑和避免。

 

作者简介

刘洋,倍智咨询顾问。

在能力素质建模、评价中心工具开发与实施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。

服务的客户包括能源、地铁、制造、快消、鞋服、教育培训、物业管理等行业的优秀标杆企业。

 

- END -

点击页面右上角“”订阅按钮,最新观点同步获取
预留信息
姓名
手机
邮箱
公司
职位
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76号富力盈隆3010

粤ICP备11016031号  |   粤ICP证B2-20150288号
©2003-2024 Talebase. All Rights Reserved. 倍智版权所有   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:440000000096号

股票简称:倍智人才     股票代码:833907
全国服务热线: 400-012-5066